時間:2024-11-19 10:06 國際學校網
真正的創新人才需具備非智力因素,如堅韌性、意志力和情感能力。未來教育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讓知識和技能服務于更廣泛的社會需求。
——胡衛 第六屆國際特色學校行業年會主旨報告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上海市人民政府參事、長三角教育發展研究院院長 —— 胡衛 | 第六屆國際特色學校行業年會主旨報告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我們知道,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教育體系,各級教育普及程度已達到或超過中高收入水平國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60.2%。這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教育所取得的成果。
然而,中國教育仍然面臨不少挑戰。當前教育與就業間存在顯著的供需矛盾,大量畢業生難以勝任高技能崗位,高端人才錯配問題突出。
因此,需要我們審視教育外部環境的變化。
首先是政策調整,2016年出臺了一系列教育法規和新政,標志著我國教育進入了新時代。懷進鵬部長曾指出,新時代的特征包括“從政治上看教育、從民生上抓教育、從規律上辦教育”。以“民生上抓教育”為例,近年來的目標很明確,比如學前教育追求普惠。2018年,中央提出要逐步以政府辦學為主導,到2022年,學前教育的普惠程度已經超過了85%。義務教育方面則提出了“優質均衡”的要求,特別要解決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均衡問題。農村教育當前面臨“村空、鄉弱、城擠”的問題,學位資源錯配現象突出。
此外,學生學業負擔加重。不斷延長的教學時間和過重的學業壓力,既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又限制了他們的個性發展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對此,教育部提出了“雙減”政策,而一些根本性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普通高中教育面臨知識“窄化”,中等職業學校教育也面臨著教育“窄化”和技術“窄化”的問題。全國1%的高中占據了清華、北大50%的本科生錄取名額,這些“超級高中”通過題海戰術和軍事化管理,輸送孩子進入北大、清華、復旦、交大等學校,但也因此加重了學生的學業負擔。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了高中教育多樣化發展的重要性,這也是當前政策的調整方向。
人口結構變化也對民辦教育提出新挑戰。2021年以前,各地一直在為“入學難、入學貴”而擴建幼兒園,但隨著2022年以來的出生率下降,未來高中階段學生數量將有所增長,但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數量會減半。這些變化都對教育資源的配置提出了新要求。
知識更新和科技進步也影響著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美國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在2024年的政策報告中列出了18項重要科技成果,包括先進的算力和人工智能。ChatGPT時代正在顛覆我們的教育;PC可以讀取、分析,甚至完成工作,辦公室將實現自動化;人工智能還能實現多語言同步交流;機器學習和情緒識別等技術甚至可以提供情感支持。教育需適應這些科技進步帶來的變革。
當前教育仍然存在兩個現實困境。
第一,仍是以適應工業社會為主的傳統教育。教育像流水線一樣運作,學生通過標準化的課程教學和考試評價最終成為“標準化的人”。這種傳統教育的模式在許多所謂的國際學校中仍然存在,有三個特點: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學生的知識來源單一,課程知識“窄化”。
第二,教育體系帶有明顯的計劃體制痕跡。學校資源幾乎完全依賴政府配置,學校和政府部門高度同構,導致校長和教師大量時間被各種行政事務所占用,教學質量受到影響。據北師大的調研,教師花在教學上的時間不足30%。當前改革往往是自上而下推動的,沒有很好地激發跟教育有關行為主體參與教育、管理教育、投資教育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激發全社會的內需動力和創新活力。
在學校國際化的生存發展路徑上,我認為教育改革應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第一,構建教育話語體系。我們要融合國際理念與科技,重塑教育話語體系,傳承優秀文化。要結合新時代、新任務、新使命,把黨的二十大提出的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等理念融入到國家教育自主創新的話語體系。
第二,完善教育理論體系。要提升教育理論研究水平,解決人才供需矛盾,交叉培養創新人才。有兩類課題亟待關注和研究:
一是人才供需適配性問題:需求發展迅速,技術日新月異,知識也在不斷更新,不斷跨學科融合。要做好人才培養,需要在資源配置、課程設置中積極響應。
二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一體化推進問題。科學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科技、人才三者相輔相成,內在具有一致性。
第三,建立課程靈活調整和人才創新培養機制。
要靈活調整課程設置,打破壁壘,實現學科交叉融合。知識迭代、科技發展下,有兩類課程很重要,一是科學課程,一個是核心課程。以IB課程為例,科學課程與核心課程共同構成課程群落,各類課程均具選擇性。
要重視學生非認知能力培養,教育方式需改變,從“填鴨式”教學轉向項目學習和主題研究。
最后,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方式需要調整,要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當前的科創教育集中在少部分學生身上,通過考試競賽把尖子學生集中選拔,并進行高強度訓練。這樣只能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而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素養。真正的創新人才還需具備非智力因素,如堅韌、意志力和情感能力。未來教育應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讓知識和技能服務于更廣泛的社會需求。
免責聲明: 1. 為方便家長更好的閱讀和理解,該頁面關于學校信息描述可能采用了學校視角,描述中涉及的“我”、“我們”、“我校”等第一人稱指代學校本身。并不代表遠播公司或其觀點;2. 此網頁內容目的在于提供信息參考,來源于網絡公開內容,具體以學校官方發布為主;3. 若素材有侵權或其他問題,請聯系我們:2787266480@qq.com。
2025常州國際化學校有哪些?該如何選擇?面對海量的國際化學校,可能很多家長都有各種各樣的教育困惑:不知從何處掌握各大學校的最新招生信息?想為孩子做規劃卻無從下手?怎樣才能讓
嚴謹的學術底蘊與開放的國際視野相融共生,金山世外讓世界成為孩子成長的教科書。 2025年,金山世外向每一位逐夢少年發出誠摯邀請,開啟一場青春與夢想的旅程。 金山世外 課程說
01、學校簡介 上海浦東新區民辦滬港學校為十二年一貫制民辦學校,位于上海浦東新區臨港新城,占地約60畝,建筑面積約為25,000平方米。 學校所開設的小學及初中課程基于國家課程方
上海寶山區世外學校 (BSWFLS),原上海寶山區世界外國語學校,地處寶山云上路,為均瑤集團下屬上海世外教育集團創辦的一所十二年全日制民辦學校,是上海世外教育集團在寶山區開辦的
上海市世外小學 ,原為上海市世界外國語小學,是由均瑤集團舉辦的民辦學校。三十年多來,學校秉承讓學生走向世界,讓世界走進學校的辦學理念,邀社會各界人士參與,集教育研究
一、辦學情況及特色 學校成立于2000年,地處迪士尼樂園、浦東國際機場、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三點的中心,是一所十二年制現代化、高標準的民辦雙語學校。校舍占地近200畝,建筑
一、辦學情況和特色: 辦學情況 上海浦東新區民辦正達外國語學校 ,是一所高起點、精品化、雙通道、小班化的優質民辦九年一貫制學校,在繼承福山正達教育品牌基礎上追求高質量
學校簡介 上海市西外外國語學校 ,原為上海外國語大學西外外國語學校,是2005年成立的一所小學到高中十二年一貫制的全日制寄宿學校,坐落在松江新城,占地近二百畝,有標準塑膠
預約咨詢
電話咨詢
手機版
院校庫手機版